文章检索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主 管: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 版:《预防医学》编辑部
    主 编:王 桢
    编辑部主任: 陈 钢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加权分位数和回归模型的应用及R软件实现 
李珽君, 黄俊理, 陈海建, 莫春宝
预防医学    2023, 35 (3): 275-27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3.021
摘要   PDF (829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肺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周星缘, 洪航, 方挺, 许国章
预防医学    2023, 35 (8): 682-68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8.008
摘要   PDF (763KB)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收集2013—2023年发表的肺炎流行病学研究文献,针对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发现肺炎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男性、老年人和儿童是肺炎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并且年龄、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合并症和疫苗接种是影响肺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和提高疫苗接种率等措施,降低易感人群肺炎发病和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糖尿病死亡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高明妃, 胡如英, 胡崇高
预防医学    2022, 34 (7): 692-69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07.009
摘要   PDF (800KB)  
糖尿病并发症常累及血管、眼、肾和足等多个脏器,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国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较重,亟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降低死亡风险。本文收集2010—2021年发表的中国糖尿病死亡的研究文献,对中国糖尿病死亡的流行特征和主要原因进行综述,为控制糖尿病流行,降低死亡风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朱思懿, 洪航, 边学燕, 许国章
预防医学    2023, 35 (9): 770-77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9.008
摘要   PDF (816KB)  
慢性肾脏病(CKD)具有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检索2002年2月—2023年3月发表的国内外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对CKD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发现我国成人CKD人数居亚洲首位,女性、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是CKD的影响因素。应重视三级预防,优化CKD管理模式,为CKD防治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5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肺结核发病比较 
王迎丹, 高春洁, 王蕾
预防医学    2022, 34 (12): 1194-120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12.002
摘要   PDF (1165KB)  
目的 比较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Holt-Winters加法模型、Holt-Winters乘法模型、GM (1, 1) 模型和线性组合预测模型预测肺结核发病的效果。方法 通过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肺结核月发病数资料,采用2004年1月—2018年6月肺结核发病数分别拟合SARIMA模型、Holt-Winters加法模型、Holt-Winters乘法模型、GM (1, 1) 模型和线性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18年7—12月肺结核发病数;采用绝对百分比误差(AP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比较模型拟合预测效果,根据APE、MAPE和RMSE最小原则选择最优预测模型。结果 SARIMA模型拟合预测肺结核的APE最小,为10.94%,拟合和预测阶段MAPE分别为11.01%和7.96%,RMSE分别为564和419;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的APE为13.71%,拟合和预测阶段MAPE分别为12.01%和7.94%,RMSE分别为600和447;Holt-Winters加法模型的Holt-Winters乘法模型、GM (1, 1) 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SARIMA模型和线性组合预测模型预测肺结核发病效果优于Holt-Winters加法模型、Holt-Winters乘法模型和GM (1, 1) 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国内外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比较 
刘国志, 袁空军, 庄蔚, 周光清
预防医学    2023, 35 (3): 262-26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3.018
摘要   PDF (859KB)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给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收集整理了城市社区T2DM健康管理有关资料,重点介绍了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管理、自我管理计划、社区管理、社区和家庭混合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社交媒体与在线社区管理、精准健康管理等国外城市社区T2DM健康管理模式。并结合国内现有管理模式,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T2DM健康管理应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完善专业人才配套、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提高管理工具科技水平、强化中医药优势和探索个性化新模式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城市社区T2DM健康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吸烟与强直性脊柱炎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杨红, 刘溦, 骆沛洋, 宋杰, 蒋雨晴, 何志兴, 叶丁, 毛盈颖
预防医学    2023, 35 (1): 1-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1.001
摘要   PDF (981KB)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分析吸烟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 通过3项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收集AS相关的16 383 1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是否吸烟相关的378个SNP和终生吸烟评分相关的126个SNP资料。以AS为结局变量,以是否吸烟与终生吸烟评分为暴露因素,筛选与吸烟存在强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评估吸烟相关表型与AS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最大似然比法、MR-PRESSO检验、MR-Egger回归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与不吸烟人群相比,遗传学预测的吸烟人群发生AS的风险上升33.5%(OR=1.335,95%CI:1.059~1.682);终生吸烟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AS发生风险上升101.4%(OR=2.014,95%CI:1.341~3.024)。最大似然比法、MR-PRESSO检验均得到了一致的关联效应估计。MR-Egger回归分析未发现存在多效性。结论 遗传学预测的吸烟与A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人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谢家敏, 武婕
预防医学    2023, 35 (1): 32-35,4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1.007
摘要   PDF (849KB)  
人腺病毒(HAdV)的传染性高、致病机制复杂、靶器官多样,常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等多器官感染,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不同亚属的HAdV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征存在差异。本文基于HAd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不同组织嗜性HAdV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流行特征及HAdV流行变化趋势作一综述,为HAd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成年人群睡眠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杨洋, 何田静, 祝淑珍, 张岚, 黄希宝
预防医学    2023, 35 (2): 116-12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2.006
摘要   PDF (867KB)  
目的 分析成年人群睡眠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关系,为改善成年人群睡眠质量和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湖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人口学信息、身高、体重、腰围和睡眠状况等资料,描述性分析居民睡眠、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与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关联。结果 纳入17 789人,年龄为(56.21±13.05)岁,女性占61.50%。睡眠时间为(7.18±1.56)h/d。打鼾/窒息/憋气7 019人,占39.46%;入睡困难6 108人,占34.34%;夜间觉醒≥2次8 064人,占45.33%;服用安眠药268人,占1.51%;早醒并难以重新入睡6 267人,占35.23%。检出超重肥胖8 960例,占50.37%;中心性肥胖6 148例,占34.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7 h/d(OR=1.081,95%CI:1.007~1.159)、打鼾/窒息/憋气(OR=2.367,95%CI:2.222~2.521)、夜间觉醒≥2次(OR=1.106,95%CI:1.028~1.191)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睡眠时间>8 h/d(OR=0.834,95%CI:0.761~0.913)、打鼾/窒息/憋气(OR=2.153,95%CI:2.019~2.297)、夜间觉醒≥2次(OR=1.193,95%CI:1.105~1.288)与中心性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时间以及打鼾/窒息/憋气、夜间觉醒等睡眠行为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跨性别群体抑郁、焦虑与防御机制研究 
王占强, 董瀚文, 邸晓兰, 杨可冰, 牛雅娟
预防医学    2023, 35 (5): 392-39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5.006
摘要   PDF (788KB)  
目的 了解跨性别群体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其与防御机制的关系,为改善跨性别群体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首次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性心理门诊的跨性别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防御机制问卷(DSQ)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抑郁、焦虑和防御机制类型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跨性别者126人,其中男性95人,占75.40%,年龄为(21.53±4.55)岁;女性31人,占24.60%,年龄为(23.58±5.55)岁。检出抑郁59例,检出率为46.83%;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分别占44.07%、30.51%和25.42%。检出焦虑33例,检出率为26.19%;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分别占60.61%、21.21%和18.18%。男性抑郁检出率为54.74%,高于女性的22.58%;有过自伤自杀行为者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分别为62.79%和41.86%,均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者的38.55%和18.0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增加跨性别群体发生抑郁(OR=1.034,95%CI:1.018~1.051)、焦虑的风险(OR=1.031,95%CI:1.014~1.049),而成熟型防御机制降低跨性别群体发生抑郁(OR=0.887,95%CI:0.832~0.946)、焦虑的风险(OR=0.878,95%CI:0.821~0.938)。结论 本次调查的跨性别群体分别有46.83%和26.19%检出抑郁和焦虑,采取成熟型防御机制有助于降低跨性别群体抑郁、焦虑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