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主 管: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 版:《预防医学》编辑部
    主 编:王 桢
    编辑部主任: 陈 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Meta分析 
沈荣蕃, 李玮萍, 董子暄, 武佳敏, 何敏媚
预防医学    2024, 36 (12): 1092-109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12.019
摘要   PDF (1083KB)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儿童青少年龋齿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文献。采用R 4.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检索相关文献561篇,最终纳入26篇。调查地点在中国东部地区14篇,中部地区4篇,西部地区8篇;样本量为95 594人,龋齿患病45 0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8.11%(95%CI:41.58%~54.6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学段、城乡、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一剔除文献后,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提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定。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均P>0.05)。结论 2020—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汪洋帆, 胡银环, 路少玉, 刘莎, 冯显东, 王慧
预防医学    2025, 37 (2): 109-112,117.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2.001
摘要   PDF (845KB)  
目的 了解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精神障碍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资料,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的例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DALY率,采用世界人口标准结构标化患病率和DALY率,分析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精神障碍疾病负担趋势。结果 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0.160%、0.286%,均P<0.05)。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3 894.49万例,DALY为538.98万人年,标化患病率为14 462.91/10万,标化DALY率为1 993.6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184.12%、192.90%、5.71%和9.60%。60~<65岁、65~<70岁、70~<75岁和75~<80岁老年人患病率增幅分别为5.81%、5.92%、6.08%和6.03%,DALY率增幅分别为10.16%、10.12%、10.31%和9.88%。抑郁症、焦虑症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居前两位;孤独症增幅最大,分别为18.82%和18.10%;先天性智力障碍降幅最大,分别为36.15%和29.71%。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高于男性(均P<0.05);其中,女性抑郁症、焦虑症、先天性智力障碍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高于男性,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他精神障碍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低于男性(均P<0.05)。结论 1990—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女性、60~<80岁人群,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疾病负担较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云娇, 顾昉, 孟佳, 李娟娟, 沈郁, 高雷
预防医学    2025, 37 (1): 1-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1.001
摘要   PDF (886KB)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校园欺凌干预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浙江省县(市、区)按城区和郊县分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行为和校园欺凌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37 8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17%。调查男生72 526人,占52.61%;女生65 320人,占47.39%。小学生47 561人,占34.50%;初中生47 701人,占34.61%;高中生42 584人,占30.89%。遭受校园欺凌3 987人,占2.89%;其中被恶意取笑、被有意排斥在集体活动外/孤立、被取笑身体缺陷/外貌、被打/踢/推/挤/关在屋里、被威胁恐吓和被索要财物分别占2.04%、1.18%、1.11%、0.86%、0.84%和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122,95%CI:1.048~1.202)、郊县(OR=1.322,95%CI:1.233~1.418)、地区经济水平为中等(OR=1.086,95%CI:1.006~1.173)或欠发达(OR=1.298,95%CI:1.191~1.415)、较高学段(初中,OR=1.380,95%CI:1.270~1.499;高中,OR=1.210,95%CI:1.083~1.351)、住校(OR=1.489,95%CI:1.372~1.616)、打架(OR=6.029,95%CI:5.585~6.509)、尝试吸烟(OR=1.320,95%CI:1.128~1.545)、饮酒(OR=1.735,95%CI:1.575~1.912)、被家长打骂(OR=1.972,95%CI:1.822~2.135)和肥胖(OR=1.240,95%CI:1.132~1.360)的中小学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结论 应重视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1992—2021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沈敏, 郁智慧, 朱爱韬
预防医学    2025, 37 (2): 113-117.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2.002
摘要   PDF (1012KB)  
目的 分析1992—2021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和死亡随年龄、时间、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完善COP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数据库收集1992—2021年中国COPD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资料,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因素对中国COPD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1992—2021年中国COPD标化发病率为271.24/10万~215.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6.08/10万~73.23/10万,均呈下降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35岁以后上升速度较快,从35~<40岁组的138.45/10万上升至85~<90岁组的2 538.61/10万;死亡率在60岁以后上升速度较快,从60~<65岁组的73.73/10万上升至85~<90岁组的1 053.88/10万。随时期推移,中国COPD发病和死亡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以2002—2006年为对照组,2017—2021年发病(RR=0.866,95%CI:0.845~0.888)和死亡风险均为最低(RR=0.418,95%CI:0.394~0.445)。随出生年份推移,中国COPD发病和死亡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以1950—1954年出生队列为对照组,2002—2006年出生队列发病(RR=0.530,95%CI:0.404~0.694)和死亡风险均为最低(RR=0.042,95%CI:0.007~0.276)。结论 1992—2021年中国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时期、人群出生年份推移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老年人衰弱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郭亮梅, 宋文娟, 曾强
预防医学    2025, 37 (3): 262-26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3.010
摘要   PDF (832KB)  
衰弱是一种多器官功能减退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的临床状态,临床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少、能量水平降低和非自主的体重减轻。衰弱使老年人面对应激事件时发生失能、长期住院治疗及死亡的风险增加。早期评估衰弱并进行个性化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衰弱的进展,进而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本文检索2015年1月—2024年1月国内外发表的衰弱研究相关文献,对老年人衰弱的评估工具,如临床衰弱量表、衰弱指数、Fried表型量表、FRAIL量表和生物标志物,以及衰弱的干预,如运动锻炼、营养干预、口腔管理和药物管理等进行综述,为早期评估和干预老年人衰弱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1990—2021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温佳鑫, 蒋俊鹏, 冯敏, 沈晓晨, 李晓印
预防医学    2025, 37 (1): 26-3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1.006
摘要   PDF (1076KB)  
目的 了解1990—2021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减轻RA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资料,采用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分析1990—2021年中国RA疾病负担,并与全球、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R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中国RA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10.87/10万上升至2021年的17.38/10万,粗死亡率从0.41/10万上升至0.72/10万,粗DALY率从34.26/10万上升至58.61/10万,增幅分别为59.98%、77.95%和71.06%。1990—2021年中国RA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0.545%,P<0.05),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0.783%,P<0.05),标化DALY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AAPC=-0.017%,P>0.05)。2021年女性RA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女性RA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0.200%,P<0.05),而男性呈上升趋势(AAPC=0.316%,P<0.05)。2021年RA粗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75~<80岁组达最高,为34.36/10万;粗死亡率和粗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95岁组达最高,分别为26.72/10万和285.67/10万。与全球及不同SDI地区比较,2021年中国RA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仅低于高SDI地区,标化死亡率低于中低SDI地区。结论 1990—2021年中国RA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与不同SDI地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女性和老年人的RA疾病负担较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高慧, 朱旭婷, 张磊, 夏庆华, 王英全, 张艳萍, 许姜敏, 施悦, 史午悦, 姜玉, 万金豹
预防医学    2024, 36 (11): 921-925,93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11.001
摘要   PDF (817KB)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的关联,为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和宝山区开展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35~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发病年龄、血压和空腹血糖等资料。高血压发病年龄按<45岁、45~<55岁、55~<65岁和≥65岁分组,以正常血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联。结果 纳入居民25 228人,其中男性8 753人,占34.70%;女性16 475人,占65.30%。高血压11 051例,占43.80%;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45~<55岁、55~<65岁和≥65岁分别为1 779、3 274、3 781和2 217例;正常血压14 177人。糖尿病前期6 056例,占24.01%;糖尿病2 849例,占11.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变量,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OR=1.345,95%CI:1.164~1.553)、45~<55岁(OR=1.365,95%CI:1.212~1.536)和55~<65岁组(OR=1.376,95%CI:1.239~1.527)糖尿病前期风险较高;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OR=2.302,95%CI:1.906~2.775)、45~<55岁(OR=2.349,95%CI:2.016~2.734)、55~<65岁(OR=1.909,95%CI:1.667~2.184)和≥65岁组(OR=1.315,95%CI:1.131~1.526)糖尿病风险较高。结论 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存在统计学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型糖尿病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王英杰 综述, 孙高峰, 审校
预防医学    2025, 37 (4): 369-372,377.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4.010
摘要   PDF (815KB)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增加医疗负担。随着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基于遗传信息、健康档案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等多维度资料,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T2DM及其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增多,为T2DM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收集2003—2024年国内外关于T2DM及其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文献,对T2DM风险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了解T2DM预测模型分类、构建方法和应用,为T2DM早期筛查及干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益生菌改善高尿酸血症的作用研究进展 
邹艳, 黄恩善, 赵栋, 黄李春, 苏丹婷, 章荣华
预防医学    2025, 37 (1): 36-39.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5.01.008
摘要   PDF (862KB)  
高尿酸血症(HU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患病率逐年上升。HUA的发生发展伴有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益生菌成为一种潜在且安全的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方法。益生菌改善HUA可能涉及3种机制:与肠上皮细胞竞争吸收嘌呤,减少尿酸合成;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嘌呤转化为尿酸;恢复和维持肠道微生物群有序状态,促进尿酸正常排泄。本文对益生菌改善HUA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应用益生菌预防和干预HUA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阿尔茨海默病多模式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周颖, 李链, 边国林
预防医学    2024, 36 (12): 1045-1048,1051.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12.008
摘要   PDF (828KB)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且伴随不良反应。多模式非药物干预(MNPI)是将2种或以上的非药物干预方式结合,协同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安全、经济和简便等优点。本文收集2018—2024年国内外发表的MNPI相关文献,对认知训练、体力活动联合其他干预方式的MNPI应用进行综述,为制定个性化AD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