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检索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主 管: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 版:《预防医学》编辑部
    主 编:王 桢
    编辑部主任: 陈 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傅天颖, 吴昊澄, 鲁琴宝, 丁哲渊, 王心怡, 杨珂, 吴晨, 林君芬
预防医学    2024, 36 (5): 369-37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5.001
摘要   PDF (815KB)  
目的 分析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加强传染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按法定传染病分类和传播途径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描述性分析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23年浙江省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发病2 955 699例,报告发病率为4 493.93/10万;死亡427例,报告死亡率为0.649 2/10万。报告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679起,发病26 514例,死亡1例(狂犬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621起占91.46%。甲类传染病报告霍乱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22种,报告发病率为552.4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644 7/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报告发病率为3 941.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04 6/10万。按传播途径分析,呼吸道、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 028.67/10万、381.59/10万、81.15/10万和1.35/10万。流行性感冒(3 561.78/10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423.77/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艾滋病(0.477 4/10万)和肺结核(0.130 8/10万)报告死亡率较高。结论 2023年浙江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巫舒君, 朱思懿, 邹祖全, 高媛, 方挺
预防医学    2024, 36 (7): 590-594,597.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7.009
摘要   PDF (890KB)  
跌倒是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与疾病负担仍然较高,通过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研究发现老年人跌倒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定跌倒预防策略时,应重视跌倒风险评估与分层,加强运动支持和健康教育,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本文检索2004年1月—2024年1月国内外发表的老年人跌倒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对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为老年人跌倒防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机器学习法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刘玥, 刘启玲, 苏海霞, 杨鹏, 张玉海
预防医学    2024, 36 (6): 496-500,50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6.009
摘要   PDF (1512KB)  
生存分析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Cox比例风险模型是最常用的生存分析模型之一,但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机器学习法在非线性数据处理和预测准确度方面能够弥补Cox比例风险模型的不足。本文对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法在生存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DeepSurv、Deep-Hit和随机生存森林3种机器学习生存分析模型的原理和优势,为复杂生存资料的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刘宇丹, 张彩云, 郭明媚, 郑宇娟, 贾铭, 杨佳乐, 侯嘉宁, 赵华
预防医学    2024, 36 (9): 790-795,80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9.013
摘要   PDF (881KB)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20日发表的有关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文献。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逐一剔除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初期检索相关文献7 365篇,最终纳入35篇,总样本量约15万人,其中横断面研究30篇,队列研究5篇;高质量文献11篇,中等质量文献2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较低(OR=2.148,95%CI:1.711~2.696)、经济收入较低(OR=1.897,95%CI:1.589~2.264)、男性(OR=0.877,95%CI:0.782~0.985)、独居(OR=2.833,95%CI:1.756~4.569)和未婚(OR=2.784,95%CI:1.251~6.196)等人口学因素,多药治疗(OR=1.794,95%CI:1.190~2.706)、潜在不当用药(OR=2.988,95%CI:1.527~5.847)、日服药频率低(OR=0.533,95%CI:0.376~0.754)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OR=3.319,95%CI:1.967~5.602)等药物治疗因素,病程长(OR=2.118,95%CI:1.643~2.730)、共病数量多(OR=1.667,95%CI:1.143~2.431)和认知功能障碍(OR=2.007,95%CI:1.401~2.874)等疾病因素,以及服药信念差(OR=1.251,95%CI:1.011~1.547)、自评健康状况不佳(OR=1.990,95%CI:1.571~2.522)和获医护人员指导(OR=0.151,95%CI:0.062~0.368)等心理社会因素是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药物治疗因素、疾病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4个方面,主要为独居、药物不良反应、病程、共病数量和服药信念等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凝雨, 张忠敏, 陈婷
预防医学    2024, 36 (7): 562-566,57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7.003
摘要   PDF (859KB)  
目的 探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20年调查的10~19岁青少年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健康相关行为、家庭和学业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表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2 777名青少年资料,其中男生1 470人,占52.93%;女生1 307人,占47.07%。城镇1 186人,占42.71%;农村1 591人,占57.29%。吸烟106人,占3.82%。检出抑郁症状459人,检出率为16.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压力大(OR=1.268,95%CI:1.151~1.396)、自评健康状况差(OR=1.255,95%CI:1.116~1.411)、吸烟(OR=1.901,95%CI:1.127~3.207)、对父母信任度低(OR=0.780,95%CI:0.729~0.835)和家庭规模大(OR=1.095,95%CI:1.035~1.158)与青少年抑郁症状风险增加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有学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吸烟、对父母信任度和家庭规模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Meta分析 
沈荣蕃, 李玮萍, 董子暄, 武佳敏, 何敏媚
预防医学    2024, 36 (12): 1092-109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12.019
摘要   PDF (1083KB)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儿童青少年龋齿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文献。采用R 4.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检索相关文献561篇,最终纳入26篇。调查地点在中国东部地区14篇,中部地区4篇,西部地区8篇;样本量为95 594人,龋齿患病45 0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8.11%(95%CI:41.58%~54.6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学段、城乡、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一剔除文献后,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提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定。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均P>0.05)。结论 2020—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女性产前抑郁检出率的Meta分析 
李亚男, 张媛媛, 刘慧, 王爱华, 赵淑良, 姜汇敏
预防医学    2024, 36 (5): 444-45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5.018
摘要   PDF (969KB)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女性产前抑郁检出率,为女性孕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7月30日发表的关于我国女性产前抑郁检出率的文献。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逐一剔除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初步检索后获得文献5 687篇,最终纳入60篇,其中中文58篇,英文2篇;中等质量51篇,高质量9篇。总样本量为114 16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抑郁总检出率为23.7%(95%CI:20.0%~27.5%);孕早、中、晚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2.1%(95%CI:15.5%~28.6%)、16.3%(95%CI:12.0%~20.6%)和19.9%(95%CI:16.0%~23.7%)。东部、中西部地区产前抑郁总检出率分别为19.7%和27.5%;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女性产前抑郁总检出率分别为27.2%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产前抑郁总检出率、孕中期和孕晚期抑郁检出率结果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我国女性产前抑郁总检出率为20.0%~27.5%,不同孕期产前抑郁检出率存在差异,孕早期检出率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夜间睡眠时长在疼痛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李思琦, 曾洋菁, 王雪娇, 琚新梅
预防医学    2024, 36 (8): 645-648.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8.001
摘要   PDF (823KB)  
目的 探讨夜间睡眠时长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疼痛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为老年人衰弱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收集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60岁老年人的人口学信息、疼痛程度和夜间睡眠时长等资料,采用衰弱指数评估衰弱情况。采用HAYES等编译的Process程序分析夜间睡眠时长在疼痛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结果 收集2 246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 195例,占53.21%;女性1 051例,占46.79%。年龄MQR)为65.00(8.00)岁。衰弱504例,占22.44%;疼痛得分MQR)为0(1.00)分;夜间睡眠时长为(6.44±1.55)h。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疼痛直接正向影响衰弱,效应值为0.089(95%CI:0.066~0.112),也通过夜间睡眠时长间接正向影响衰弱,效应值为0.047(95%CI:0.036~0.058),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34.56%。结论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疼痛可直接或通过夜间睡眠时长间接影响衰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破窗效应联合叙事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张媛媛, 汪文, 唐新龙, 江爱国
预防医学    2024, 36 (7): 553-557.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7.001
摘要   PDF (838KB)  
目的 评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破窗效应联合叙事护理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NSSI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22—2023年收治的134例青少年NSSI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叙事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叙事护理联合破窗效应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渥太华自伤功能量表、护理满意度量表分别评估抑郁症状、自杀意念、自伤行为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差异,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年龄MQR)分别为14.12(2.01)和14.10(1.52)岁;女生分别占71.64%和68.66%;初中学生分别占79.10%和74.63%。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学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DS、HAMD、SIOSS得分的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例干预前后SDS、HAMD、SIOSS得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病例SDS、HAMD、SIOSS得分和自伤行为发生率[(32.54±1.27)分、(10.54±1.83)分、(10.37±2.20)分和14.93%]低于对照组[(44.25±2.23)分、(18.73±1.89)分、(15.76±1.62)分和32.84%];护理满意率(98.51%)高于对照组(88.06%)(均P<0.05)。结论 破窗效应联合叙事护理可改善青少年NSSI病例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高慧, 朱旭婷, 张磊, 夏庆华, 王英全, 张艳萍, 许姜敏, 施悦, 史午悦, 姜玉, 万金豹
预防医学    2024, 36 (11): 921-925,93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11.001
摘要   PDF (817KB)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的关联,为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和宝山区开展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35~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发病年龄、血压和空腹血糖等资料。高血压发病年龄按<45岁、45~<55岁、55~<65岁和≥65岁分组,以正常血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联。结果 纳入居民25 228人,其中男性8 753人,占34.70%;女性16 475人,占65.30%。高血压11 051例,占43.80%;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45~<55岁、55~<65岁和≥65岁分别为1 779、3 274、3 781和2 217例;正常血压14 177人。糖尿病前期6 056例,占24.01%;糖尿病2 849例,占11.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变量,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OR=1.345,95%CI:1.164~1.553)、45~<55岁(OR=1.365,95%CI:1.212~1.536)和55~<65岁组(OR=1.376,95%CI:1.239~1.527)糖尿病前期风险较高;高血压发病年龄<45岁(OR=2.302,95%CI:1.906~2.775)、45~<55岁(OR=2.349,95%CI:2.016~2.734)、55~<65岁(OR=1.909,95%CI:1.667~2.184)和≥65岁组(OR=1.315,95%CI:1.131~1.526)糖尿病风险较高。结论 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存在统计学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