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创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简介
编委名单
投稿指南
稿约
编辑政策
版权政策
编读往来
伦理声明
订阅与广告
杂志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文章检索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下载中心
作者声明表
论文投稿介绍信及版权协议
《预防医学》杂志稿件模板
更多...
期刊信息
主 管: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出 版:《预防医学》编辑部
主 编:王 桢
编辑部主任: 陈 钢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合并摘要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预防医学 2022, 34 (
12
): 1189-119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12.001
摘要
PDF
(783KB)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接种疫苗是SLE患者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浙江省预防医学会风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针对SLE患者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疫苗种类、接种时机、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SLE治疗药物对接种的影响等问题形成此专家共识,以指导风湿科医生和预防接种人员为SLE患者规范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提高SLE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傅天颖, 吴昊澄, 鲁琴宝, 丁哲渊, 王心怡, 杨珂, 吴晨, 林君芬
预防医学 2024, 36 (
5
): 369-37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4.05.001
摘要
PDF
(815KB)
目的
分析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加强传染病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23年浙江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按法定传染病分类和传播途径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描述性分析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
结果
2023年浙江省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发病2 955 699例,报告发病率为4 493.93/10万;死亡427例,报告死亡率为0.649 2/10万。报告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679起,发病26 514例,死亡1例(狂犬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621起占91.46%。甲类传染病报告霍乱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22种,报告发病率为552.4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644 7/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报告发病率为3 941.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04 6/10万。按传播途径分析,呼吸道、肠道、血源及性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 028.67/10万、381.59/10万、81.15/10万和1.35/10万。流行性感冒(3 561.78/10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423.77/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艾滋病(0.477 4/10万)和肺结核(0.130 8/10万)报告死亡率较高。
结论
2023年浙江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朱思懿, 洪航, 边学燕, 许国章
预防医学 2023, 35 (
9
): 770-77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9.008
摘要
PDF
(816KB)
慢性肾脏病(CKD)具有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检索2002年2月—2023年3月发表的国内外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对CKD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发现我国成人CKD人数居亚洲首位,女性、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是CKD的影响因素。应重视三级预防,优化CKD管理模式,为CKD防治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人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谢家敏, 武婕
预防医学 2023, 35 (
1
): 32-35,4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1.007
摘要
PDF
(849KB)
人腺病毒(HAdV)的传染性高、致病机制复杂、靶器官多样,常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等多器官感染,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不同亚属的HAdV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征存在差异。本文基于HAd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不同组织嗜性HAdV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流行特征及HAdV流行变化趋势作一综述,为HAd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吸烟与强直性脊柱炎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杨红, 刘溦, 骆沛洋, 宋杰, 蒋雨晴, 何志兴, 叶丁, 毛盈颖
预防医学 2023, 35 (
1
): 1-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1.001
摘要
PDF
(981KB)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方法分析吸烟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风险的关联。
方法
通过3项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收集AS相关的16 383 1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是否吸烟相关的378个SNP和终生吸烟评分相关的126个SNP资料。以AS为结局变量,以是否吸烟与终生吸烟评分为暴露因素,筛选与吸烟存在强相关的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评估吸烟相关表型与AS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最大似然比法、MR-PRESSO检验、MR-Egger回归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与不吸烟人群相比,遗传学预测的吸烟人群发生AS的风险上升33.5%(
OR
=1.335,95%
CI
:1.059~1.682);终生吸烟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AS发生风险上升101.4%(
OR
=2.014,95%
CI
:1.341~3.024)。最大似然比法、MR-PRESSO检验均得到了一致的关联效应估计。MR-Egger回归分析未发现存在多效性。
结论
遗传学预测的吸烟与A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
张洁, 费方荣, 胡如英, 龚巍巍, 钟节鸣
预防医学 2022, 34 (
6
): 541-546,554.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06.001
摘要
PDF
(851KB)
目的
了解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降低疾病负担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数据,计算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疾病负担指标,评价2017年浙江省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环境、代谢和行为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并与1990年数据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7年浙江省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807.08/10万、2 724.72/10万和1 878.69/10万;男性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4 764.77/10万、3 297.00/10万和2 076.92/10万;女性归因于不合理膳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2 117.16/10万、1 668.24/10万和1 100.53/10万。15~<5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和使用烟草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759.29/10万、611.71/10万和605.37/10万;50~<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5 528.37/10万、4 628.18/10万和2 757.78/10万。≥70岁人群慢性病归因于不合理膳食、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较高,分别为16 370.09/10万、15 551.40/10万和14 408.63/10万。与1990年比较,2017年高体质指数、饮酒、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药物滥用的DALY率上升,增幅分别为108.23%、48.59%、23.17%、17.64%和6.06%;空气污染、职业风险、不合理膳食和肾功能受损的DALY率下降,降幅分别为51.11%、44.81%、22.49%和19.83%;使用烟草和高血压的DALY率无明显变化。
结论
2017年浙江省归因于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和高血压的慢性病疾病负担较重;高体质指数、饮酒和高血糖等行为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较1990年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HIV/AIDS病例流动特征分析
蒋均, 陈军仙, 楼莲娟, 朱碧香, 查琏琦, 阮建军
预防医学 2023, 35 (
1
): 21-2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1.005
摘要
PDF
(912KB)
目的
了解浙江省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证后流动及随访治疗情况,为优化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随访和治疗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确证后流动特征、抗病毒治疗和转归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确证后流动的影响因素。
结果
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的1 189例HIV/AIDS病例纳入分析。男性988例,占83.10%;非浙江省户籍806例,占67.79%。流出义乌市441例,占37.09%,流动率为17.73/100人年;其中流出浙江省366例,跨省流动比例为30.78%。非浙江省户籍病例中,流出义乌市395例,占49.01%;其中返回户籍省份337例,占85.32%,以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湖南省为主。少数民族(
HR
=1.375,95%
CI
:1.044~1.811)、离退休人员(
HR
=3.605,95%
CI
:1.771~7.335)、学生(
HR
=8.969,95%
CI
:4.095~19.645)、非浙江省户籍(
HR
=4.545,95%
CI
:3.164~6.529)、经流动人口或从业人口体检发现(
HR
=1.318,95%
CI
:1.006~1.727)的病例确证后流动的可能性较高;已婚有配偶(
HR
=0.721,95%
CI
:0.569~0.913)、初中及以上学历(
HR
:0.428~0.753,95%
CI
:0.280~0.952)的病例确证后流动的可能性较低。流动病例中,失访26例,占5.90%;死亡49例,占11.11%。流动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由HIV感染者进展为AIDS患者和病毒未抑制的比例均高于未流动病例(
P
<0.05)。
结论
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非浙江省户籍、未婚、文化程度较低、离退休人员、学生、经流动人口或从业人员体检发现病例确证后流动风险较高,且流动不利于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延续性,可影响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中国人群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杨丹丹, 姚学成, 张昕涵, 唐梦龄, 王建炳, 金明娟, 陈坤
预防医学 2022, 34 (
6
): 561-57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06.004
摘要
PDF
(1097KB)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中国人群胃癌发病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发表的中国人群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 4.1.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篇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回归法和剪补法评价发表偏倚。
结果
检索文献5 301篇,最终纳入分析116篇,包括103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3项队列研究,样本量约323万人。收集胃癌发病影响因素45个,其中7个因素的文献数<4篇,仅进行定性描述;38个因素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疾病史(合并
OR
=4.85,95%
CI
:3.74~6.29)、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
OR
=3.18,95%
CI
:2.35~4.32)、暴饮暴食(合并
OR
=2.88,95%
CI
:2.09~3.97)、肿瘤家族史(合并
OR
=2.78,95%
CI
:2.17~3.56)等21个因素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合并
OR
=0.48,95%
CI
:0.38~0.61)、饮茶(合并
OR
=0.55,95%
CI
:0.47~0.64)、使用阿司匹林(合并
OR
=0.53,95%
CI
:0.31~0.92)、使用他汀类药物(合并
OR
=0.59,95%
CI
:0.44~0.80)等10个因素是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常吃霉变食物、白肉摄入、偏好辣食和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不稳健。经济收入高、糖尿病、使用他汀类药物、饮酒、饮茶和白肉摄入经剪补法修正后仍提示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胃癌发病与消化道疾病史、Hp感染史、肿瘤家族史和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在建立中国人群胃癌发病预测模型时可考虑纳入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中国糖尿病死亡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高明妃, 胡如英, 胡崇高
预防医学 2022, 34 (
7
): 692-69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2.07.009
摘要
PDF
(800KB)
糖尿病并发症常累及血管、眼、肾和足等多个脏器,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国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较重,亟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降低死亡风险。本文收集2010—2021年发表的中国糖尿病死亡的研究文献,对中国糖尿病死亡的流行特征和主要原因进行综述,为控制糖尿病流行,降低死亡风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加权分位数和回归模型的应用及R软件实现
李珽君, 黄俊理, 陈海建, 莫春宝
预防医学 2023, 35 (
3
): 275-276.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3.021
摘要
PDF
(829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