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骁. 健康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葛会美,高美华.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青少年免疫系统的危害[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5):142-144.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R].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1-110. [4] 徐文婕,刘亨辉,刘峥,等. 北京市2011年中小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41-1243. [5] 高美丽,郭艳梅,张福全. 2015年北京市房山区青少年烟草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17,33(5):426-429. [6] 曾晓,郭欣,徐文婕,等.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流行现状调查结果[C]//青少年控烟经验学术交流会. 2013. [7] 李玉青,曹远,韩梅,等. 北京市在校初中生烟草使用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6):423-426. [8] 郭红侠,芦丹,黄艳丽,等. 北京市昌平区2015年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395-1397. [9] 白承续,徐文婕,花晨曦,等.《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中小学校周边售烟点的变化[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7, 28(4):54-56,60. [10] 吴雪. 普通、职业高中学生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及吸烟状况比较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2):105-107. [11] 朱景新,刘宏炜. 吸烟人群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吸烟行为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4):1637-1640. [12] 赖维云. 重庆市13~15岁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6):409-412. [13] 蒋林晏. 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6. [14] 方晓义,郑宇,林晓红. 父母吸烟行为和态度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V15(3):35-39. [15] 刘修军,钟宝亮,朱军红. 吸烟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的烟草使用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22(1):17-22. [16] 冯永辉,虞质叶,李荔. 压力、人格与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580-583. [17] 吴雪. 普高和职业高中学生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及吸烟状况比较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2):247-249. [18] 胡鹏娟,李婧涵,刘朝,等.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关于雾霾与二手烟暴露对健康危害的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7,11(5):43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