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琪. 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47-349. [2] 张轩,阮卫,余可根,等.2010—2013年浙江省疟疾流行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2):973-976. [3] 齐小秋. 疟疾防治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2,256-27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GB 26345—2010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Z].2011. [6] 孙炀明,富小飞,谢亮,等. 嘉兴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6,28(12):1246-1247. [7] 夏志贵,杨曼尼,周水森. 2011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19-422. [8] 刘颖,周瑞敏,钱丹,等.河南省2005—2013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6):419-422. [9] 苑晓东,段淑红,鲍中英.非洲输入性恶性疟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B):2317-2318. [10] 宋营改,纪爱萍,王斐,等.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2):198-200. [11] 倪庆翔,张孝和,余向华,等.温州市2例输入性卵形疟报告[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2):178-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