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等.1994—2013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与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510-514. [2] 祝丽玲,孟繁君,李佳琳,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保健状况主成分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5):613-6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2013版)[Z].2013:70-91. [4] 马袁英,邱丽倩,徐键,等.浙江省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9):2312-2314. [5] 柳林,相晓妹,韩铁丽,等.西安市2011—2015年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020-4023. [6] 秦敏,朱蓉,杜莉,等.上海市1996—20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学杂志,2017,52(6):386-391. [7] 白倩,王溪,郭艺玮,等. 2000—2016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8):1020-1022. [8] NEGGERS Y H.Trends in maternal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prod Toxicol,2016,64:72-76. [9] 叶傲霜,陈晶晶.浙江省温州市2004年至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院,2008,15(8):1360. [10] 黄而弘. 高龄孕妇再生育妊娠结局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5-6. [11] 吴晓雪,何静,张秀军.“全面二孩政策”前后温州市高危妊娠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5):395-399. [12] 朱茂灵,蒋武,黄永全,等. 2012—2016年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9):1523-1526. [13] 吴鹏,陶婷,彭敏丹,等.岳阳市2011年至2018年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0,48(1):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