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洪清,肖宏,陈良. 重视蚊媒传染病[J].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9):1-3. [2] 孙燕群,段金伟,陈磊磊,等. 南京市蚊虫群落结构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10):1029-10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陆宝麟,吴厚永. 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樊景春,刘起勇. 气候变化对登革热传播媒介影响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7):745-749. [6] ALTO B W,JULIANO S A.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dynamics of Aedes albopictus(Diptera:Culicidae)populations in the laboratory[J]. J Med Entomol,2001,38(4):548-556. [7] 邓天福,莫建初. 全球变暖与蚊媒疾病[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2):176-177. [8] 黄金波,蓝玉清,潘孝猛,等. 莲都区蚊虫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8):841-844. [9] 黄春萍,丁华,温圆圆,等. 2017年杭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防控效果评价[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46(6):513-517. [10] 黄恩炯,吴珍泉.白纹伊蚊生活习性及年数量消长[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35(3):246-250. [11] 陈祖华,黄进,唐刚,等. 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26(3):243-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