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龙,冀贞浩,刘继峰,等.2005—2014年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策略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7):1175-1178. [2] HVIID A,RUBIN S,MUHLEMANN K.Mumps[J].Lancet,2008,371(9616):932-944. [3] 苏琪茹,刘隽,马超,等. 2004—2013 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7):611-614. [4] QIN S,DING Y,YAN R,et al.Measles in Zhejiang,China,2004—2017:population density and propor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effects on measles epidemic[J].Health Secur,2019,17(3):193-199. [5] 何寒青,严睿,马燕丽,等.4岁儿童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8,38(1):62-6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局.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6—199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 270—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S].2006. [9] 郭立春,何寒青,严睿,等.浙江省2010年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22(4):424-428. [10] 马春华. 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28-29. [11] HE H Q,CHEN E F,LI Q,et al.Waning immunity to measles in young adults and booster effects of revaccin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Vaccine,2013,31(3):533-537. [12] 吴冰冰,张玉玺,贾磊,等.保定市2005—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接种效果[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25(4):418-422. [13] 李东,陈致飞,杨秀惠,等.福建省2005—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0):1356-1361. [14] 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9):691–693. [15] 李四海,刘富强. 湖南省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61-362. [16] 李寿俊,王海明.流行性腮腺炎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3):339-341,347. [17] 蒋蕊鞠,殷琼洲,徐明珏,等.2004—2018年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及重点防控人群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5):441-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