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尊友. 全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2] 杨作凯,方益荣,卢巧玲,等.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J]. 预防医学,2018,30(9):961-963,96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8- 11-23)[2019-01-22]. http://www.nhc.gov.cn/zhuz/xwfb/201811/ b0ca3817224e44899a3248a0f6e48948.shtml. [4] 任徽,丁鸣,崔佳. 2011—2017年大连市高新区学生HIV/AIDS 44例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8,30(9):924-926. [5] 徐敏,陈婧,李洋,等. 2005—2012年北京市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青少年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3,26(4):218-220. [6] 郭燕,李龙,周宁. 天津市2011—2014年15~24岁人群HIV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6,25(6):85-89. [7] 顾晓敏,丁克琴,王永,等. 宁波市2006—2016年青少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4):445-447,452. [8] 武薇,吴尊友.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健康教育现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314-315. [9] 陈天麒,马迎华. 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防控策略分析[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8(3):170-176. [10] 马迎华. 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2(2):5-10. [11] 黄慧敏,王棠,燕虹,等. 性感觉寻求与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危险性行为的关系[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8):821-824. [12] 徐放,贯长辉,吴琼海,等. 台州市487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及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2016,28(9):91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