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OHN J,zVAN AART C J C,GRASSLY N C. The burden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in Indi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 Plos Neglect Trop Dis,2016,10(4):1-14. [2] 罗朝晨,陈爱平,谢芳钦,等. 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 预防医学论坛,2012,18(5):341-343. [3] 易波,许国章,杨元斌,等. 宁波市2010—201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菌型分析[J]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7):1020-1024. [4] 庄菱,张永杰,唐震,等. 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现况、菌株耐药及其分子分型[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2):1269-1272. [5] 郑建军,徐建人,张慧利. 应用圆形分布与集中度法分析伤寒副伤寒季节性分布[J] .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7):37- 38,42. [6] 赵俊,杨涛,杨刚,等. 余杭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31-32. [7] 田祎,贾蕾,钱海坤,等. 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 首都公共卫生,2016,10(6):241-243. [8] 孙军玲,张静,马会来,等. 2012年全国和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2):1183-1188. [9] 秦淑文,凌锋,缪梓萍,等. 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分析[J]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4):257-261. [10] 姚建香,马焰,钱程,等. 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 职业与健康,2016,32(20):2835-2838. [11] 杨汝松,洪艳丽,王树坤,等. 2009—2014年云南省元江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J] .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6,14(2):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