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启,张均和.舟山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9):925-927. [2]王友发,LIM HJ,吴杨.全球慢性非传染病负担急剧增长及中国的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 688 -693. [3]宇传华, 崔芳芳.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1-5. [4]何幼珍,袁霞. 2002—2011年余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6):734-735. [5]亓晓,张普洪,张勇,等.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14-217. [6]崔琳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教育、预防和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541-3542. [7]陈万青,单保恩,郑荣寿,等.2003—200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发病与死亡分析[J].肿瘤, 2012, 32(4):251-255. [8]丁清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性别年龄关系[J]. 安徽医学,2008,29(5):627-628. [9]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2015 ,30 (3):206-210. [10]焦淑芳.北京市居民高血压患病及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12):1491 -1492. [11]王小红.金华市监测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