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勇,王强,张磊,等.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检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5):517-519,522. [2] 李明芳,刘小莲,邱美娇,等.广东省2015年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3):395-397. [3] 秦永春,杨小勇,陈维,等.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五年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9):702-704. [4] 张灶钦,耿继武,林岚,等.广东省部分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1):13-17. [5] 桑军阳,谭维维,钟恩德,等.2009—2017年南通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和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9,28(3):309-312. [6] 杨开,冯加武,孙敬智,等.湖北省15家医院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检测及个人剂量结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7):659-663. [7] 冯海涛,孙忠.2016—2018年天津市部分诊疗机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45(6):482-48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887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10] 张京战,沈爱国,高艳辉,等.河北省医疗照射应用频度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5):331-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