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2.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6(7):447-498.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5]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7] 张梅, 黄正京, 李镒冲, 等. 中国35岁及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5):689-693. [8] 邢丽丽, 常春, 王威, 等. 北京市东城区35~59岁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254-256,260. [9]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1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