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玫华, 杨中荣, 董正全, 等. 1998—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4,29(1):44-47. [2] 惠珊, 李一, 张婕, 等. 2010—2012年黑龙江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4,20(7):508-512. [3] 甘仰本, 徐丹, 王晓春, 等. 暗娼人群艾滋病干预的单位成本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18(12):1180-1183. [4] 陈虹, 程峰, 栾荣生, 等. 暗娼人群STD/AIDS危险行为认知状况及求医现状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9(6):355-357. [5] 叶振淼, 王大勇, 张洪淼, 等. 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2,24(11):74-76. [6] 陶凤, 陈任, 马颖, 等. 我国暗娼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15(1):69-74. [7] 吴琼海, 林亚君, 许圆圆, 等. 台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监测结果[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27(11):1126-1133. [8] 薛芳辉, 孙智霞, 林素芳, 等. 男男性行为者高危行为特征和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疾病监测, 2010,25(1):54-56. [9] 何利生, 李琼燕, 徐长江. 娱乐场所暗娼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18(1):68-69. [10] 金寒洁, 房家安, 刘巨敏, 等. 宁波市镇海区暗娼监测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0,22(8):405-406. [11] 罗映娟, 赖文红, 邓斌, 等. 四川省某地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相关行为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37(2):21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