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泽浩.中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问题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 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23):194-195. [3] SHAH S, VANCLAY F, COOPER B.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arthel Index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1989, 42(8), 703-709. [4] EICHHORN-KISSEL J, DASSEN T, LOHRMANN C.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care dependency scal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he Barthel index[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1,25(8):760-767. [5] 宋岳涛.老年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0. [6] 王亚玲. ICF 的历史及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5-6. [7] 赵怀娟,陶权.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3):44-50. [8] 林晓嵩.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748-1750. [9] 张砚,胡春平.老年健康管理方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6-29. [10] 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 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0):80-83. [1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新闻发布稿,2011,http: //www. cncaprc. gov. cn/info/13085. Html [12] 林晓明,刘堃,郭蕾蕾,等.居家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广东医学,2013,23(13):2000-2003. [13] 陈雪萍,范亚峰,曹建勋,等.杭州市高龄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8):2173-2176. [14] 李奎成,唐丹,刘晓艳,等.国内Barthel 指数和改良Barthel 指数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37-740. [15] 郅玉玲.浙江省高龄老年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 26(3):7-9. [16] 顾大男,曾毅.高龄老年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04(S1):14-20. [17] 李年红.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10,31(1):84-87. [18] 关念红,张晋碚,易欢琼,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与日常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7-119. [19] REGINSTER J Y,BURLET N. Osteoporosis: a still increasing prevalence[J].Bone,2006,38(2 Suppl 1):S4-S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