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等. 我国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7):263-2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S]. 2013.
[3] 梅玲玲,潘雪霞,朱敏,等. 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及贝类海产品风险评估[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7):700-704.
[4] 龚红霞,黄丽君,张辉. 舟山市贝类海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监测结果[J]. 浙江预防医学,2016,28(5):510-512.
[5] 袁媛,孙永,张均,等.市售生食水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19(4):233-235,239.
[6] 代敏,王大鹏,陈万义,等.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2):159-164.
[7] 江艳华,姚琳,李风铃,等.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3(4):96- 102.
[8] 陈莉萍,吴晓芳,徐德顺,等. 湖州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患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J]. 预防医学,2016,28(9):970-972.
[9] 韩海红,李凤琴,徐进,等.2013年中国三省贝类及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分析[J].卫生研究,2015,44(3):382-386.
[10] 吕恭进,申屠平平,朱珈慧. 金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2017,29(7):698-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