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振兴,马宁,徐俊杰,等.MSM 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967-969. [2]习青华,李琦,阮世颖,等.南昌市高校学生男男同性恋性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6):78-81. [3]郑建东,吴尊友,庞琳,等.大学在校学生男男性接触者性取向自我认同与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定性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3):258-260. [4]刘惠,汪宁,刘康迈,等.中国男男性接触者和STD/AIDS防治[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1):85-88. [5]张北川.对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干预(二):思考与体会[J].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5):276-279. [6]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 [R].20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的实施意见[Z].2004. [8]蔡高峰,马瞧勤,潘晓红,等.浙江省两城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信行及HIV/STD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9(6):482-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