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理,赵建佳,元国平.2002—2009年宁波市江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减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25. [2] 张少青,雷清.丹东市区1998—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198-199. [3] 周脉耕,王黎君,黄正京,等.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在冠心病死亡率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5,4(2):92-94. [4] 郁新森,王寒松,林文尧.1999—2004年海门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与减寿分析[J].中国肿瘤,2006,15(4):220-223. [5] 邓世敏,梁艳,汤成,等.重庆市九龙坡区2008—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7):1322. [6] 常征玲,林莉.2004—2008年丹东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122-123. [7] 周伟,方益荣,马岩.浙江省绍兴市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65-368. [8] 贾镭,姜达.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J].中国肿瘤,2003,13(4):224-226. [9] 戈月平,周玲玲.甲状腺肿瘤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16-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