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亮,陈莉莉,廖宁波,等.2006年—2017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5):1874-18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5—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 徐皓轩,赵士光,来时明,等.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J].预防医学,2020,32(10):1062-1065. [6] 陈艳,李鹏,王虹玲,等.舟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4):398-401. [7] 张琰,高红,周绍英,等.2015年—2017年宁波市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病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1):2659-2661,2665. [8] 陈秀英,梅建华,陈沙彬,等.2014—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副溶血弧菌流行情况及菌株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9):822-826. [9] 胡玉琴,章乐怡,李毅,等.温州市沙门菌血清型、耐药性和PFGE指纹图谱研究[J].预防医学,2019,31(6):640-642. [10] 李欣,俞佳莉,乔雪飞,等.沙门氏菌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中分布及病原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7):801-806. [11] 刘雪杰,陈伟伟,傅祎欣,等.2015—2018年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3):223-228. [12] 陈江,齐小娟,张政,等.2016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1):6-10. [13] 杨博雯,叶玉龙,阙凤霞,等.上海市金山区2012年—2017年沙门菌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6):2006-2008. [14] 高蕾,王恒辉,高雯洁,等.嘉兴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监测结果[J].预防医学,2021,33(1):7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