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强,曾凡荣,费丽娟,等. 浙江省2010—201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8):1313-1318. [2] 赵启玉,梅林,韩红,等.2011—2015年太原市强制戒毒所吸毒人群哨点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8):831-834. [3] 马洁琼,邢文革,蒋岩.我国HIV、HCV及TP的流行现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2):1294-1298. [4] 赵丽娜,王大勇,叶振淼,等.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的比较研究[J].疾病监测,2015,30(9):737-741. [5] 叶振淼,王大勇,张洪淼,等. 2004—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2):112-114. [6] 许骏,罗莉,胡荣,等.2009—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3):254-259. [7] 蒋和宏,卢戎戎,吴国辉,等.2010—2018年重庆市九龙坡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8):822-826. [8] 李荣健,蓝雪妮,沈智勇,等.广西中越边境2012—2019年吸毒人群HIV和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23-1129. [9] 潘晓红,蒋均,何欢,等.浙江省2011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其危险行为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9):934-940. [10] 韦莉,张渝婧.柳州市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48-1251,1264. [11] 姜海波,洪航,董红军,等.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J].疾病监测,2020,35(5):406-410. [12] 张艳辉,鲍宇刚,孙江平,等.我国15个城市吸毒人群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969-974. [13] 杨茜. 新型毒品在我国蔓延的特点及在艾滋病传播中的风险[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494-2495. [14] 樊盼英,汪宁.新型毒品滥用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44(3):34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