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等.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22-226. [2] 裴晓迪,袁风顺,刘莉,等. 2012—2017年四川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6):559-564. [3] 王建英,卢巧玲,许树红,等.绍兴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特征[J].预防医学,2021,33(1):61-66. [4] 金霞,熊燃,王丽艳,等.2010—2014年我国 HIV感染病例的晚发现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18-221. [5] 蒋均,罗明宇,杨介者,等.2015—2019年浙江省新确证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8): 762-766. [6] 谢仕兰,刘珺,龙其穗,等.2006—2018年广东省≥50岁HIV/AIDS病人趋势变化特征的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9):945-948. [7] 王海,王宏勇,田彩林,等.2011—2017年贵州省铜仁市50岁以上人群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8):989-991. [8] 陈鹏,李丰,朱三梅,等.湖南省株洲市2008—2018年报告的老年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9):868-871,880. [9] 杨晴,胡强.江西省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异性性途径感染方式及影响因素[J].应用预防医学,2017,23(3):203-206. [10] 查琏琦,楼莲娟,阮建军,等.义乌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21,33(5):511-513. [11] 覃春伟,李晓华,覃雄林,等.低档场所≥50岁老年男性嫖客HIV/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5):864-867. [12] 邴鹏飞,赵秀萍,赵艳秋,等.苏州市2016—2017年中老年男性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20,31(4):433-434. [13] 王炜,张幸,郝晓刚.衢州市2002—2016年老年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2):1105-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