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海麟,刘于飞,梁伯衡,等. 2013—2018年广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3):76-79. [2] 李薇薇,王三桃,梁进军,等.2013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3):293-298. [3] 刘忠卫,高飞,张剑峰,等. 黑龙江省2014—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份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3):392-396. [4] 孙炀明,林云,罗建勇,等.2017—2019年嘉兴市食源性疾病时空聚集性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12):1268-1271. [5] 汪雪洋,邓万霞,张金枝.2014—2018年襄阳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3):95-9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GB 4789.14—2014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GB 4789.4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GB 8538—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4] 肖东楼. 霍乱防治手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5] 候少华,安锋涛,张莉.2016—2017年咸宁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9,35(4):480-483. [16] 蔡丹丹,葛莉,刁习习,等.宿迁市2014—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2):216-217. [17] 李芳,郑升龙.江山市2014—2017年市售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1):111-113. [18] 肖利军,郑文,李征莉,等.2014—2016年郴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8):1013-1015. [19] 沈月华,严伟,朱晓娟,等.6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8):931-933,940. [20] 张玉霞,吴宝军,李莉,等.2011—2017年天水市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34(3):5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