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牟笛,何泱霓,陈秋兰,等. 我国2016年登革热输入和本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比较[J]. 疾病监测,2017,32(3):184-189. [2] 孙昼,邱晓枫,任晓宾,等. 2015年杭州市首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病原溯源调查[J]. 疾病监测,2017,32(2):132-134. [3] 张栋梁,王蓉,易波,等.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J]. 预防医学,2019,31(8):844-847. [4] 郭前方,崔国辉,方丹云,等.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的病原体来源及分子进化特点[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38(1):21-28.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登革热防治技术指南[EB/OL].[2020-09-24].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dgr/jszl_2235/201409/t20140929_104958.html. [6] 钟雪珊,肖晓玲,向蓥飞,等. 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及幼虫生存情况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2019,45(4):386-397. [7] 吕锡宏,程华,郭晓芹,等. 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越冬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3):254-258. [8]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九卷双翅目蚊科(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03-105. [9] 杨思嘉,马晓,朱光锋,等. 宁波市2016年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7,28(1):69-71. [10] 马敏,杨思嘉,马晓,等. 宁波市白纹伊蚊越冬卵调查[J]. 预防医学,2019,31(4):397-399. [11] 沈利明,张丛笑,孔庆鑫,等. 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白蚊伊蚊越冬卵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9):1121-1123. [12] 阚乃鹏,翁育伟,林琦,等. 福建省白纹伊蚊中登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病毒学报,2019,35(1):77-82. [13] 游建文,谢翊,梁自勉,等. 2015—2017年佛山市白纹伊蚊密度及携带登革病毒调查[J]. 应用预防医学,2019,25(4):331-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