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亮,马烨.不同死亡评价指标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745-748. [2] 王政,杨海峰,刘菲,等.艾滋病患者CD4+T 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9,42(1):53-55.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 年修订版)[S].2015. [5] 韩晶,汤后林,毛宇嵘,等.2012—2016 年新报告HIV 感染者首次CD4+T 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5):461-465.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访工作指南(2016 年版)[Z].2016. [7] 曹家艳,杨家奇,周彩霞,等.2010—2014 年遵义市HIV/AIDS晚发现的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4):380-383. [8] 杨作凯,王憓,方益荣,等. 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 病例晚发现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6):603-605. [9] 金霞,熊燃,王丽艳,等.2010—2014 年我国HIV 感染病例的晚发现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18-221. [10] 林海江,陈文,许圆圆,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艾滋病疫情发现策略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6):578-581. [11] 袁月荣,唐倩如,陈冰冰,等. 海曙区新报告HIV/AIDS 病例晚发现情况分析[J]. 预防医学,2018,30(11):1136-1137,1141. [12] 岳青,刘玉芬,李健,等.2009—2017 年医疗机构新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情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12):1248-1253. [13] 曾吉,李洋,叶景荣,等.2013 年北京市新报告HIV/AIDS 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5): 388-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