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慧,张云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17,17(2):198-202. [2] 雷晓颖,张笑爽,于学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7):967-971. [3] 丁淑军,林艺,张晓梅,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5):531-534. [4] 马婷,孙继民,龚震宇,等. 2014年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31(11):1023-1026. [5] 吴昊澄,徐校平,吴晨,等. 浙江省2011—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空间预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 37(11):1485-1490. [6] 李昱,周航,牟笛,等. 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6):598-602. [7] 胡建利,鲍昌俊,祁贤,等. 20例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3):302-305. [8] 叶小红,张慧利,郑建军. 2012—2014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点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10(3):265-267. [9] 杨振东,秦书理,赵普宇,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2):115-119. [10] 王兰,郑建军,谢瑜,等. 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5):5482-483,487. [11] 叶凌,王承维,任宜,等. 舟山海岛地区2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 29(12):1222-1224,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