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书路,于长友,王雪嵋,等. 蚊媒传染病传入我国风险及防控策略[J]. 口岸卫生控制,2015,20(1):5-6. [2] 刘起勇. 媒介生物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8. [3] 朱心红,孙楷城,吴因平,等. 2005—2013年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4):2517-2520. [4] 胡雅飞,李江麟,林海江,等. 台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2):177-179. [5] 艾丽云,陈恩富,孙继民,等. 2004—2016年浙江省登革热疫情时空聚集性分析[J]. 疾病监测,2019,34(1):27-31. [6] 陈秋兰,宋文涛,牟笛,等. 2017年1月1日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特征阶段性分析[J]. 疾病监测,2017,32(10):801-804. [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7—2009[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刘小波,郭玉红,吴海霞,等. 2015—2017年我国媒介伊蚊幼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29(4):325-330. [9] 侯海光,秦娜. 天津市2011—2015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6):563-565. [10] 王桂安,徐荣,马晓,等. 宁波市2011—2014年媒介蚊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1):71-74. [11] 叶真,夏时畅. 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技术指南[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4-41. [12] 张新卫.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现场评估指南[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76-183. [13]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4] 刘起勇. 病媒生物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2018,33(2):123-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