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梅毒诊断:WS 273—201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2]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 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3] 沈云良,费丽娟,吴李梅,等. 浙江省2004—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35-37. [4]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等.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22-226. [5] 张凤贤,姚静,柳文俊. 呼和浩特市50岁以上梅毒报告病例的特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5):59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7] 单杏仁,杨作凯,卢巧玲. 绍兴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11):1147-1150. [8] 薛金玉,赖耀荣,高丽.2011—2016年浙江省象山县老年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10):842-844. [9] 许春明,张曦月,王更新,等. 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33(5):293-296. [10] 俞素芬,沈云峰,洪奕,等. 吴兴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7,29(6):610-612, 616. [11] 高述芳,徐红. 老年人群梅毒抗体测定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9-240. [12] 梁慕明. 采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宝山区梅毒发病的季节性[J]. 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1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