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ublished: 04 September 2018
|
|
|
|
|
[1] 戴色莺,沈张伟,范引光,等.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82- 1285. [2] 蒋健敏,潘晓红. 倾斜的世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案例分析[M]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 [3] 吴尊友. 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 .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04-1605. [4] 周金玲,王莉,吴少慧,等. 辽宁省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 .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5):782- 784. [5] 罗艳,陈芳,张兴亮,等. 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 . 预防医学,2018,30(3):217-220. [6] 陈琳,潘晓红,杨介者,等. 浙江省2010—2012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危险行为分析[J] .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19-1221. [7] 徐园园,朱正平,吴苏姝,等. 南京市2002—2014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 .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0):893-894. [8] 张兴亮,陈芳,李西婷,等. 杭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疫情分析[J] . 预防医学,2017,29(2):161-164. [9] 杨海涛,杜亚平,丁建平,等. 中国江苏/WHO 100%安全套推行使用项目效果评价与分析[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17-320. [10] 黄晓光,何继绥,田春辉.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49-251. [11] 柳忠泉. 天津市2004—201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J]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12):925-92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