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轶英,王悦,乔友林,等. 中国宫颈癌筛查未来之路——细胞学初筛的弃或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3):324-326. [2] 朱佳妮,王东卓,刘宗唐. 宫颈癌筛查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6):597-600. [3] 邹同安. 2526名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0):70-72. [4] 杨微波,吕云鹏. 鄞州区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5):83-87. [5] 刘桂馨译.子宫颈癌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定义的更改[J].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88(1):21-22. [6] 应倩,夏庆民,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2013,22(8):612-616. [7] 赵章树,陈林,郑君瀛,等. 平阳县2010年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4):267-268. [8] 杨立兴,邵淑红,胡得意. 浙江省永嘉县2004—2013年宫颈癌筛查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758- 1759. [9] 张亚萍,林启. 舟山市宫颈癌发病及死亡分析[J]. 预防医学,2017,29(2):200-205. [10]侯华美,陈文兵,高萍萍,等. 苍南地区宫颈疾病筛查后病变早期干预的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5):698- 699. |
[1] |
. [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8, 30(7): 711-712,7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