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文章检索
预防医学  2020, Vol. 32 Issue (9): 907-910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0.09.011
  疾病控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2011—2019年福州市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特征
张宏, 陈剑惠, 刘梅艳, 何鼎盛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4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male HIV / AIDS cases in Fuzhou from 2011 to 2019
ZHANG Hong, CHEN Jianhui, LIU Meiyan, et al
全文: PDF(80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福州市新报告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特征,为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9年福州市新报告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经不同性接触途径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2011—2019年福州市累计新报告HIV/AIDS病例4 018例,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3 376例,占84.02%。经同性性接触传播1 523例,占45.11%;经异性性接触传播1 853例,占54.89%。经同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经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户籍、检测发现途径和疾病进展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分别为19.44%和32.27%,首次检测CD4细胞数分别为(383.88±204.67)个/μL和(317.06±204.32)个/μL,病死率分别为0.98%和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市经同性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经异性性接触传播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检测发现途径、疾病进展、晚发展比例、首次检测CD4细胞数和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张宏
陈剑惠
刘梅艳
何鼎盛
关键词 艾滋病性接触男性晚发现    
收稿日期: 2020-04-07      修回日期: 2020-05-06      出版日期: 2020-09-10
中图分类号:  R512.91  
作者简介: 张宏,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防制工作
通信作者: 张宏,E-mail: 452453452@qq.com   
引用本文:   
张宏, 陈剑惠, 刘梅艳, 何鼎盛. 2011—2019年福州市经性接触传播的男性HIV/AIDS病例特征[J]. 预防医学, 2020, 32(9): 907-910.
ZHANG Hong, CHEN Jianhui, LIU Meiya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male HIV / AIDS cases in Fuzhou from 2011 to 2019. Preventive Medicine, 2020, 32(9): 907-910.
链接本文:  
http://www.zjyfyxzz.com/CN/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0.09.011      或      http://www.zjyfyxzz.com/CN/Y2020/V32/I9/907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7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2):111.
[2] 阳凯,彭国平,李丽娜,等.湖北省2016—2017年新报告的男性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22):3211-3215.
[3] 杨兴光,张娜,郝连正,等.2007—2016年山东经不同性途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3):292-295.
[4] 张枭,陈盼盼,裴启星,等.上海浦东新区报告 HIV/AIDS 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2):18-21.
[5] 郝阳,崔岩,孙新华,等.“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十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 18(5): 369-374.
[6] 陈剑惠,张宏,薛世贵,等.2012—2017年福州市男男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9,25(4):284-287.
[7] 张燕,何晓茜,廖清华,等.2009—2018 年深圳市新报告 50 岁及以上HIV/AIDS 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9):911-913.
[8] 陈珺芳,吴虹,罗艳,等.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5):490-492.
[9] 郭伟,孟晓军,李东民,等.吉林省2010—2015年男男性行为人群 HIV哨点监测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1655-1659.
[10] 洪航,张琰,张丹丹.宁波市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2):198-200.
[11] 张宏,刘梅艳,陈传刚,等.2011—2018年福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9,25(6):444-446.
[12] 金霞,熊燃,王丽艳,等. 2010—2014 年我国 HIV 感染病例的晚发现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18-221.
[13] 曾吉,李洋,叶锦荣,等.2013年北京市新报告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5):388-391.
[14] 笪琴,彭国平,汤恒,等.湖北省2014—2016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3):268-270.
[1] 彭迁, 罗美玲, 张英. 我国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Meta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11): 975-980.
[2] 俞素芬, 蒋青林, 戴杰. 2012—2021年吴兴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9): 796-799.
[3] 郑伟, 张世勇, 杨纶砥, 熊华利.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我国艾滋病发病率趋势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8): 665-668,681.
[4] 王婷婷, 汪剡灵, 李桂霞, 常玥. 2012—2021年台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7): 578-582.
[5] 姜海波, 洪航, 周健, 李继革, 史宏博, 谭诗文, 褚堃, 张丹丹. 宁波市HIV/AIDS病例新型毒品使用情况调查[J]. 预防医学, 2023, 35(6): 470-474.
[6] 柏建芸, 赵芳凝, 候金余, 郭燕, 郑敏娜, 李龙, 于茂河. 2005—2021年天津市医疗机构HIV/AIDS检测发现情况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6): 475-479.
[7] 徐亚华, 吴斌. 兰溪市12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6): 538-540.
[8] 蔺茂文, 刘锐, 张凡, 李舒超, 刘建昭, 豆智慧, 孙春. 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例1年死亡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5): 396-400.
[9] 景正伟, 宁艳, 常文辉, 周超, 任强, 董丽芳, 贾华, 许诗瑶, 王志锋. 高校MSM人群HIV感染学生生存质量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4): 291-294.
[10] 许太彬, 程春荣, 段江洋, 兰培利, 段欣洋. 郑州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J]. 预防医学, 2023, 35(4): 323-326.
[11] 陈银炜, 周洋, 刘珍, 张晓辉. 流动人口HIV感染孕产妇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预防医学, 2023, 35(3): 210-214.
[12] 蒋均, 陈军仙, 楼莲娟, 朱碧香, 查琏琦, 阮建军. 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HIV/AIDS病例流动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1): 21-26.
[13] 韩梦蝶, 许明慧, 陈旭, 赵雪, 程明慧, 高静, 李惠菊. 中国HIV/AIDS病例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32-1138.
[14] 王憓, 潘晓红, 马瞧勤, 陈卫永, 何林, 郑锦雷, 陈婉君, 姜婷婷. 发生性行为的男大学生HIV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81-1085.
[15] 陈婉君, 陈琳, 王憓, 何林, 陈卫永, 姜婷婷, 郑锦雷, 潘晓红, 马瞧勤. 男大学生互联网交友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86-109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