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文章检索
预防医学  2017, Vol. 29 Issue (10): 1051-1053,1057    DOI: 10.19485/j.cnki.issn1007-0931.2017.10.022
  妇幼卫生与保健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胡颖敏,蓝坚华,王佩英,汤丽芬,吴丽东
景宁畲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浙江 景宁 323500
全文: PDF(353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了解45~5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5—2016年10月随机抽取在景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45~55岁女性1 000人,采用浙江省围绝经期和绝经妇女生活资料调查表及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4.70%。947名调查对象中患围绝经期综合征714例,占75.40%,其中轻度414例(43.72%),中度253例(26.72%),重度47例(4.96%)。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70.75%)、失眠(61.03%)、情绪波动(57.66%)、骨关节痛(57.23%)和眩晕(55.76%)。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紊乱(OR=2.41,95%CI:1.76~3.32)、绝经(OR=2.21,95%CI:1.57~3.13)、患慢性病(OR=1.45, 95%CI:1.13~1.86)及有手术史(OR=1.57,95%CI:1.10~2.24)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月经紊乱、绝经、患慢性病和有手术史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更严重,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早期健康管理。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胡颖敏
蓝坚华
王佩英
汤丽芬
吴丽东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Kupperman评分    
收稿日期: 2017-02-16      修回日期: 2017-03-28      出版日期: 2017-10-30
中图分类号:  R711.75  
基金资助:丽水市医卫类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自筹项目
(2014YWZC14)
通信作者: 胡颖敏,E-mail:   
作者简介: 胡颖敏,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工作
引用本文:   
胡颖敏, 蓝坚华, 王佩英, 汤丽芬, 吴丽东.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17, 29(10): 1051-1053,1057.
链接本文:  
http://www.zjyfyxzz.com/CN/Y2017/V29/I10/1051
[1] 贾庚,玉树越,苗盛,等. 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090-6092.
[2]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陈静,袁春华. 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66-267.
[4] 周赞华,朱亚丽,应碧荷,等. 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状况分析[J] .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5):73-74.
[5] 沈佳丽,张梅光,高丽虹.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认知水平调查[J] . 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1):1180-1182.
[6] 汪晖,李华,徐蓉. 基于自我调节模型的围绝经期妇女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 护理研究,2014,31(2):3874- 3877.
[7] 倪锡琴. 围绝经期女性的临床症状分析与中西医治疗研究[J]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12):8-9.
[8] 于向沉,高青华,郝丽英. 雌激素对钙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J] .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2):289-295.
[9] 王梦欣,贺红,宋冬玲.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雌激素水平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0):775-777.
[10] 马素慧,李丹,邱忠君,等. 患慢性疾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相关性[J]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23-1125.
[1] 贾铭, 彭菊意, 刘星宇, 刘宇丹, 赵华.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9): 790-795.
[2] 张媛, 韩正风, 马艳. 老年人群肌少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预防医学, 2023, 35(6): 461-464.
[3] 丁承辉, 吴萃, 薛琨, 励晓红, 万金豹, 陈秋艳, 朱潇翔. 宝山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6): 509-513.
[4] 黄文, 汤佳良, 陈康康, 黄敏钢, 陈奇峰. 绍兴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4): 298-302,330.
[5] 何亚盛, 张红霞, 倪银, 朱越燕, 彭敏, 杨丹红.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模型研究[J]. 预防医学, 2022, 34(9): 919-922.
[6] 罗环, 梁婧, 张非若, 贾宁, 王忠旭, 王如刚. 北京市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J]. 预防医学, 2022, 34(8): 809-815.
[7] 张洁, 费方荣, 胡如英, 龚巍巍, 钟节鸣. 浙江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J]. 预防医学, 2022, 34(6): 541-546,554.
[8] 陈敏超, 吴春玲, 周建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 2022, 34(10): 1002-1006.
[9] 陈雷, 陆元英, 张晓.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预防医学, 2022, 34(10): 990-995.
[10] 韩雅斌, 陈向宇, 钟节鸣, 方乐, 梁明斌, 谢开婿, 张晓怡, 曹元, 陆凤, 徐春晓, 林静静. 桐乡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分析[J]. 预防医学, 2021, 33(8): 812-814.
[11] 马丹, 陈戈, 崔育平, 王坤鹏, 张少新, 尹锡玲, 李德云. 图木舒克市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调查[J]. 预防医学, 2021, 33(7): 718-721.
[12] 黄恩妙, 王翠玲, 吕海英. 中山市1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调查[J]. 预防医学, 2021, 33(4): 391-394.
[13] 苏彦萍, 杨昆, 刘相佟, 赵湛, 邹德春, 邹小平, 张静波, 牟永敏, 王艳春, 郭秀花. 北京市成年人群饮食行为与慢性病发病风险研究[J]. 预防医学, 2021, 33(2): 111-116.
[1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大数据与信息标准化分会. 基于区域大数据平台的卒中高危人群队列研究最小数据集标准专家共识[J]. 预防医学, 2021, 33(12): 1189-1198.
[15] 王浩, 胡如英, 钟节鸣, 俞敏. 浙江省中学生非致死性伤害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19, 31(8): 760-7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