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地区正常成年女性定量CT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相关性分析 |
王淑兰1, 张郡2
|
1.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北京[KG1]101300; 2.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 |
|
|
摘要 目的 测量北京地区健康成年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BMD),了解该地区人群BMD水平,探讨容积性定量CT(vQCT)对椎体BMD测定及骨质疏松症(OP)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和Mindways公司QCT工作站测量,完成422名健康成年女性腰1-3椎体BMD检测,按年龄分组,分析每个椎体各年龄段间BMD值和同一年龄段腰1、2、3椎体间BMD值的差异;绘制年龄与BMD关系散点图,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根据2007年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建议的标准,计算各组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OP发生率。结果 腰1-3椎体BMD在25岁~组均达到峰值,平均BMD峰值为(182.44±23.02)mg/cm3;各年龄段间3组腰椎BMD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45~ <60岁的3个年龄段腰1至腰3椎体的BMD值均呈递减趋势(P<0.05)。女性45岁以前的BMD值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3,P<0.05);45~<55岁BMD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r=-0.604,P<0.01)。50岁之前女性原发性OP发生率很低,45岁~组仅3.77%;50岁以后,OP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高,到≥70岁组达82.76%。结论 vQCT椎体BMD测定在诊断OP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女性45~<60岁是防治OP的关键阶段。
|
|
关键词 :
骨质疏松症(OP),
定量CT(QCT),
骨密度(BMD)
|
收稿日期: 2015-07-20
修回日期: 2015-10-15
出版日期: 2016-04-10
|
|
通信作者:
张郡,zhangjun996688@126.com
|
作者简介: 王淑兰,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内分泌领域的工作 |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4. [2] 李晓玉,李娜,苏永彬,等.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980-983. [3] 蔡跃增,王立英,吴胜勇,等.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容积性定量CT测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118-125. [4] 程晓光,李娜,余卫.美国放射学院(ACR)关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9):991-997. [5] 高雅滨,王彬.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平均BMD与腰椎椎体骨折相关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6):528-529. [6] 张楠楠,郝艳华.大庆地区1 096例汉族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95. [7] 田云虎,刘亚,姜小昆.潍坊地区妇女骨密度定量CT观察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9(6):446-448. [8] 李娜,李新民,孙伟杰,等.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5(2):83-88. [9] 于爱红,陈祥述,孙伟杰,等.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1):956-958.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