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文章检索
预防医学  2021, Vol. 33 Issue (2): 170-173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1.02.016
  疾病控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宝安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分析
孙群露1, 周宗磊2, 詹志强1, 涂玉山1, 陈晓燕1, 李咸志2, 栾荣生2
1.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广东 深圳 518133;
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全文: PDF(92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深圳市宝安区且≥50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计算病死率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HIV/AIDS病例280例,其中HIV感染者252例,占90.00%。年龄中位数为55.52岁。病死率为3.64/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2.19年,第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07%、86.48%、85.86%和81.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较50~<60岁组高(60~<70岁,HR=4.598,95%CI:2.131~9.920;≥70岁,HR=4.518,95%CI:1.957~10.428);确证时已进展为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较未进展者高(HR=3.690,95%CI:1.595~8.536);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较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低(HR=0.078,95%CI:0.036~0.166)。结论 宝安区≥50岁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较高,年龄、确证分类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孙群露
周宗磊
詹志强
涂玉山
陈晓燕
李咸志
栾荣生
关键词 艾滋病老年人生存分析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 2020-08-20      出版日期: 2021-02-01
中图分类号:  R512.91  
通信作者: 周宗磊,E-mail:2267430420@qq.com   
作者简介: 孙群露,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引用本文:   
孙群露, 周宗磊, 詹志强, 涂玉山, 陈晓燕, 李咸志, 栾荣生. 宝安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 2021, 33(2): 170-173.
链接本文:  
http://www.zjyfyxzz.com/CN/Y2021/V33/I2/170
[1]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Fact Sheet July2019[EB/OL]. (2019-11-02)[2020-10-12]. https://www.unaids.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_asset/2019-UNAIDS-data_en.pdf.
[2]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等.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22-226.
[3] 张燕,何晓茜,廖清华,等. 2009—2018年深圳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9):911-913.
[4] 肖智毅,邢彦,王雪梅. 北京市海淀区63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4):3627-3630.
[5] 周宗磊,吕伟超,周茹珍,等. 成都市新都区431例≥50岁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7):760-762,776.
[6] 叶振淼,王大勇,赵丽娜,等. 2012—2016年温州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5):776-780.
[7] 李文杰. 某市老年人HIV/AIDS流行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D]. 长沙:中南大学,2014.
[8] 郑武,笪琴,汤恒,等.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生存情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2):176-180.
[9] 李斯斯,农全兴,徐永芳,等. 广西南宁1999—2014年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生存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69-1573.
[10] 李洋,王娟,贺淑芳,等. 1995—2015年北京市HIV/AIDS病人HIV阳性诊断后的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2):102-106.
[11] 徐园园,朱正平,李小杉,等. 2005—2016年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老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2018,34(4):469-473.
[12] 陶鹏飞,杨欣平,李正伦,等. 30例艾滋病合并侵袭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3):150-153.
[13] HAMMER S M,ERON J J,REISS P,et al.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of adult HIV infection:2008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J]. JAMA,2008,300(5):555-570.
[14] ZHANG F,HABERER J E,WANG Y,et al.The Chinese fre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rogram:challenges and responses[J]. AIDS,2007,21(Suppl. 8):S143-S148.
[15] 刘红新,郭松洋,王会松,等. 北京市昌平区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9):951-952,963.
[16] 黄珍花. 165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血常规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631-2632.
[17] 郑锦雷,徐云,何林,等. 浙江省2009—2014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73-677.
[18] 王盟,庞琳,吴尊友. 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2):195-197.
[1] 蒋均, 陈军仙, 楼莲娟, 朱碧香, 查琏琦, 阮建军. 义乌市2016—2020年报告HIV/AIDS病例流动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23, 35(1): 21-26.
[2] 韩梦蝶, 许明慧, 陈旭, 赵雪, 程明慧, 高静, 李惠菊. 中国HIV/AIDS病例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32-1138.
[3] 王憓, 潘晓红, 马瞧勤, 陈卫永, 何林, 郑锦雷, 陈婉君, 姜婷婷. 发生性行为的男大学生HIV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81-1085.
[4] 陈婉君, 陈琳, 王憓, 何林, 陈卫永, 姜婷婷, 郑锦雷, 潘晓红, 马瞧勤. 男大学生互联网交友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86-1090.
[5] 许珂, 陈珺芳, 张兴亮, 罗文杰, 吴嗣圣, 黄思超. 杭州市新确证在校学生HIV/AIDS分子传播网络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96-1100.
[6] 姜婷婷, 马瞧勤, 陈琳, 何林, 陈婉君, 陈卫永, 王憓, 郑锦雷. 16~24岁男男性行为人群多性伴的影响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091-1095.
[7] 傅洁, 岳清, 李文井, 宁镇.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01-1104.
[8] 谭诗文, 史宏博, 姜海波, 何昕, 洪航. 2011—2021年宁波市15~24岁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05-1109.
[9] 陈素庭, 洪航, 许国章. 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高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10-1115.
[10] 马红飞, 闫晗, 丁洁, 谢年华, 龚舜, 闵运春, 刘琦, 朱海林, 唐林, 王夏. 武汉市在校学生接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HIV检测服务的意愿调查[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16-1120.
[11] 桑国鑫, 陈同, 车洋, 陈云鹏, 贺天锋. 宁波市结核分枝杆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筛查结果[J]. 预防医学, 2022, 34(11): 1121-1124.
[12] 罗西, 覃世龙, 明方钊, 余庆, 范传刚. 武汉市MSM人群HIV抗体重复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8): 831-835.
[13] 张丽, 姚英, 胡锦峰, 潘忠廉. 上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特征及HIV感染情况分析[J]. 预防医学, 2022, 34(2): 161-165.
[14] 何丁玲, 冯世平, 赵霞, 郭利华, 吕春容, 李虹霞, 郭慧, 黄蕾. 艾滋病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调查[J]. 预防医学, 2022, 34(2): 166-170.
[15] 梁若枫, 周黎, 陈金花, 韩俊. 杭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预防医学, 2022, 34(2): 208-2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