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宝安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分析 |
孙群露1, 周宗磊2, 詹志强1, 涂玉山1, 陈晓燕1, 李咸志2, 栾荣生2
|
1.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科,广东 深圳 518133; 2.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
|
|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深圳市宝安区且≥50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计算病死率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HIV/AIDS病例280例,其中HIV感染者252例,占90.00%。年龄中位数为55.52岁。病死率为3.64/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2.19年,第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07%、86.48%、85.86%和81.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较50~<60岁组高(60~<70岁,HR=4.598,95%CI:2.131~9.920;≥70岁,HR=4.518,95%CI:1.957~10.428);确证时已进展为AIDS患者的死亡风险较未进展者高(HR=3.690,95%CI:1.595~8.536);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的死亡风险较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低(HR=0.078,95%CI:0.036~0.166)。结论 宝安区≥50岁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较高,年龄、确证分类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
|
关键词 :
艾滋病,
老年人,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
收稿日期: 2020-08-20
出版日期: 2021-02-01
|
|
通信作者:
周宗磊,E-mail:2267430420@qq.com
|
作者简介: 孙群露,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
[1]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Fact Sheet July2019[EB/OL]. (2019-11-02)[2020-10-12]. https://www.unaids.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_asset/2019-UNAIDS-data_en.pdf. [2] 王丽艳,秦倩倩,葛琳,等.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22-226. [3] 张燕,何晓茜,廖清华,等. 2009—2018年深圳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9):911-913. [4] 肖智毅,邢彦,王雪梅. 北京市海淀区63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4):3627-3630. [5] 周宗磊,吕伟超,周茹珍,等. 成都市新都区431例≥50岁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7):760-762,776. [6] 叶振淼,王大勇,赵丽娜,等. 2012—2016年温州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8,45(5):776-780. [7] 李文杰. 某市老年人HIV/AIDS流行特点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D]. 长沙:中南大学,2014. [8] 郑武,笪琴,汤恒,等.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生存情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2):176-180. [9] 李斯斯,农全兴,徐永芳,等. 广西南宁1999—2014年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生存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69-1573. [10] 李洋,王娟,贺淑芳,等. 1995—2015年北京市HIV/AIDS病人HIV阳性诊断后的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2):102-106. [11] 徐园园,朱正平,李小杉,等. 2005—2016年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老年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2018,34(4):469-473. [12] 陶鹏飞,杨欣平,李正伦,等. 30例艾滋病合并侵袭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3):150-153. [13] HAMMER S M,ERON J J,REISS P,et al.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of adult HIV infection:2008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J]. JAMA,2008,300(5):555-570. [14] ZHANG F,HABERER J E,WANG Y,et al.The Chinese fre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rogram:challenges and responses[J]. AIDS,2007,21(Suppl. 8):S143-S148. [15] 刘红新,郭松洋,王会松,等. 北京市昌平区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9):951-952,963. [16] 黄珍花. 165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血常规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631-2632. [17] 郑锦雷,徐云,何林,等. 浙江省2009—2014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73-677. [18] 王盟,庞琳,吴尊友. 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2):195-197.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