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文章检索
预防医学  2021, Vol. 33 Issue (3): 284-285    DOI: 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1.03.017
  疾病控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兰溪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调查
冯亚玲, 胡兰琴, 姜锡能, 姜国永, 黎源
兰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浙江 金华 321100
全文: PDF(78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2020年4月11日,浙江省兰溪市MJ镇MW村村民胡某某出现耳后肿块,自觉发热,就诊于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后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4月18日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经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后,仍救治无效,于4月18日23时死亡。该病例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史,就诊时有耳后肿块,但在其活动区域采用布旗法监测未发现蜱虫。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居住地村民血液标本34份,检测SFTSV抗体均为阴性,未搜索到其他关联病例。该病例确诊为兰溪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能是由当地携有病原的蜱虫叮咬所感染。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冯亚玲
胡兰琴
姜锡能
姜国永
黎源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收稿日期: 2020-11-06      修回日期: 2020-12-29      出版日期: 2021-03-10
中图分类号:  R512.8  
基金资助: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通信作者: 姜锡能,E-mail:36371781@qq.com   
作者简介: 冯亚玲,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制工作
引用本文:   
冯亚玲, 胡兰琴, 姜锡能, 姜国永, 黎源. 兰溪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调查[J]. 预防医学, 2021, 33(3): 284-285.
链接本文:  
http://www.zjyfyxzz.com/CN/Y2021/V33/I3/284
[1] 李立明,曹务春,段广才,等.流行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92.
[2] ROBLES N J C,HAN H J,PARK S J,et al.Epidemiology of severe fever and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need for therapeutics for the prevention[J] .Clin Exp Vaccine Res,2018,7(1):43-45.
[3]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通知[EB/OL] .(2016-07-18)[2020-12-29] . http://wjw.ah.gov.cn/public/7001/52068761.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的通知[Z/OL] .(2010-10-08)[2020-12-29] .http://www.moh.gov.cn/mohwsyjbgs/s8348/201010/49272.shtml.
[5] 严剑波,仝振东,唐安,等.舟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2017,29(1):1-4,10.
[6] 李江麟,胡雅飞,翁坚,等.台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2019,31(12):1267-1268,1272.
[7] 宋世会,代永.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例重症患者临床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0(3):164-166.
[8] 龙志国,朱红波,章正华,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例临床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40-341.
[9] 蒋舒玉,吕菁君,魏捷,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相关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380-385.
[10] 王建跃,邬辉,仝振东,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294-298.
[1] 杨慧, 孙婕, 徐鹏鹏, 张夏晴, 胡颉颖, 吕勇. 斑点热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鉴别模型研究[J]. 预防医学, 2023, 35(2): 112-115,120.
[2] 陈立锋, 陈佳, 罗学辉. 余姚市蜱虫种群及携带病原体调查[J]. 预防医学, 2020, 32(8): 820-823.
[3] 王兰, 郑建军, 徐光明, 王晓璐. 三起家庭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暴露风险矩阵法分析[J]. 预防医学, 2020, 32(2): 125-129.
[4] 王兰, 郑建军, 谢瑜, 王晓璐, 何贤松. 临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19, 31(5): 482-483,487.
[5] 李江麟, 胡雅飞, 翁坚, 赵怡双, 郑翔, 梁鸿镖. 台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19, 31(12): 1267-1268,1272.
[6] 董梅, 姚学君, 马永法. 江苏省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长S片段基因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19, 31(1): 65-67.
[7] 李晔, 蓝玉清, 柳付明, 潘孝猛, 於洋, 孙继民. 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查[J]. 预防医学, 2018, 30(10): 1031-1033,1036.
[8] 严剑波, 仝振东, 唐安, 李科峰, 邬辉, 李鹏. 舟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 2017, 29(1): 1-4,10.
[9] 吴雪,顾时平,黄艺,胡雪根. 安吉县5例斑点热病例报告[J]. 预防医学, 2017, 29(1): 88-90.
[10] 翟羽佳, 李傅冬, 尚晓鹏, 何凡, 林君芬. 气象因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关联研究[J]. 预防医学, 2016, 28(2): 117-12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